发布时间:2025-10-15 18:03:44    次浏览
应2016国际收藏投资博览会合作单位首富家文化创始人李艺昕女士邀请,蝴蝶画家文波作品展亮相于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策展人李艺昕女士,认为此次展览极大丰富了展区画面的形成语言,且独创性地展开了层出不穷,常见常新的主题立意。正所谓,“山野烂漫时,百蝶自在事;亭逸翩翩姿,永远不相似。”我有幸与文波先生闲聊,感觉收获颇丰,于是作小文是以为记。----------------------------------------------------------蝴蝶在中国人的心中是能激起一阵人文涟漪的,从梁祝到庄周,从情爱到哲学。当我正苦于为此文拟一个题目时,“庄周梦蝶”跃入脑中,那么此文就题为“文波画蝶”吧,连平仄都相同。一直以为中国画是以写意见长,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感情的抒发,无拘束,享自在。然而与文波先生一席谈后,我知道自己寡闻了。文波先生说:“王昌龄的《诗格》有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画一家,诗如此,画亦如此。不管是写意还是写实亦或是虚实相生,能达到意境二字,即为上佳。工笔画精谨细腻的笔法首先真实的反映了实物存在的现象, 此为‘物镜’;画作所描绘的景致抒发了作画者的心情,画作与作画者情感相结合,此为‘情境’;最后,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描绘对象本身情调和境界,充满生机而不枯寂,此为‘境界’。中国美学博大精深,然而美是相通的,工笔画只是我通达到美的一个途径。” 文波先生这样对我的一番美学教育倒是让我想到了宋代禅宗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回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自然而然,没有刻意。不是为了画工笔画而画工笔画,在对美的追求上,我们讲究殊途同归,我们讲究随缘自在。在工笔画的道路上,文波先生已经耕耘了26年有余。之前一直醉心于国画写意的他与工笔画蝴蝶结缘于自己的一位长兄。是的,表达美的方式那么多,最终结缘于一种是需要得益于一个契机的。文波先生口中反复提到的那位长兄是一位工笔画大师,尤其善于描绘蝴蝶,文波先生深受影响,久而久之也把工笔画蝴蝶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一个主修方向。我暂时无缘结识这样一位国画大师,但却感叹于美的传承,好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好像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光是这样一种方式便美让人生出感叹。 我们常说艺术常青,我想要得常青,除了传承还需要发展。真正的大家都是谦虚的,我想用青出于蓝这样的词来形容文波先生的艺术成就却又担心会显露出自己的造次和浅薄。文波先生的蝴蝶工笔画除了对蝴蝶的惊喜描画之外,通常会把蝴蝶置身与一片花海或者一道山涧,他说如果是单单画蝴蝶,画得再真切却也是接近于标本,只有把蝴蝶放飞自然,它才充满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它也鲜活了那片花海那道山涧,大自然的美都是通过这样的撞击而产生的,就像是“鸟鸣山更幽”。自然中鲜花摇曳,水波飞溅,云雾缭绕,如单单用工笔来描绘不免刻板,这是如果用写意来描绘自然环境,再用工笔来刻画蝴蝶,倒是像极了用相机聚焦于蝴蝶拍出的一张风景照。虚实相生,主次分明,天地大美。工笔和写意就这样被文波先生以美的名义结合在了一起,既求真,也求美。 在我的心中,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出世而无求的,因为入世会有太多繁杂玷污他们的天真,拘束他们的自在。然而文波先生告诉我,就像“小隐于野,中隐于市”,艺术家不仅需要大自然,也需要市井生活的浸润,就像人要做到不世故,但却要懂世故。艺术家也是有追求的,追求技艺精进,追求美,追求美的传播,希望通过自己去感染更多的人,希望随着国家国力的增强,中国传统艺术和东方美学能更多的绽放光彩,走向世界。作这篇小记的时候,我耳边一直放着肖邦的夜曲。因为这样的音乐能把我带回与文波先生交流的氛围中。浪漫温和,舒缓而又激起涟漪,充满思想而又富有韵律。果然,艺术是想通的。 -------------------------------------人物简介:文波,号文晴,“万蝶堂”主人。擅长中国花鸟画,多年主攻工笔重彩写真蝴蝶画的创作。坚持传统,大胆创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在国内外大展,多次获金、银等奖项。颇受人们的喜爱,被众多国内外艺术场馆及个人收藏。有十余幅作品被中国邮政部门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邮票公开发行。历任中国书画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创作中心理事、画圣吴道子艺术馆研究员、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翰林书画院副院长等职。现为辽宁美协会员、工艺美术师。 --------------------------------文 / 箐泽、沫璇 图 / 由采访者提供 版式 / Emmie 更多有关内容请参阅凤凰生活10月刊~!